排尿是每個人自然的生理需要,如果經常感到尿意、尿頻或夜尿的情況,卻又並非患上尿道結石腫瘤、糖尿病或神經系統等毛病,未能在醫學上得出結論,就有可能是患上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李女士年約 40 歲,是一名中環上班族,她長期受到夜尿、尿頻的困擾,工作時短短一小時的會議也須離座 5 至 6 次如廁,面對上司與客戶時尤為尷尬;她亦因為夜尿而嚴重影響睡眠質素和日間的精神狀態。其實很多人都同李女士一樣有尿急、日間排尿次數增多等問題,嚴重者一有尿意即須排尿,否則就會漏尿。

現時,關於膀胱過動症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因膀胱逼尿肌肉過分敏感,又或與大腦未能有效壓抑膀胱收縮以致膀胱容量及尿液儲存量大幅減少有關。患者多為女性,年紀愈大情況則愈常見。針對此類患者,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指出:「醫生一般不建議強行忍尿,因會增加尿液倒流至腎臟的風險,而忍尿過久也會使膀胱過度脹滿,令推進動力減弱,甚至因膀胱壓力過大而無法排尿,反招致腎炎等嚴重疾病。」

治療前,患者首先進行尿動力學檢查,此檢查是借由流體力學及電生理學的方法,研究上下尿路流是否正常運作的泌尿系統儀器,準確測量膀胱儲尿、排尿時的容量,以及膀胱出口、尿道等的各種變化。掌握病況後,醫生就會直接針對膀胱活動作治療,當中包括行為治療、藥物、膀胱內藥物治療、刺激支配膀胱的神經,以及膀胱手術等。

行為治療:

1. 改變喝水習慣,避免接觸含酒精及咖啡因的飲品,以免刺激膀胱。
2. 患者經專業醫護指導下學習訓練膀胱控制尿意,逐步拉遠兩次小便之間的時間(這與前述的強行忍尿是截然不同的)。

其他治療方法:

首先是藥物治療,主要透過阻斷膀胱受體使膀胱不再受刺激收縮,治療膀胱的活動亢進。超過一半患者於服藥後病情有大幅改善,其餘患者亦可嘗試經膀胱鏡直接對膀胱肌肉注射一種阻斷膀胱肌肉神經傳遞、放鬆膀胱的肉毒桿菌素藥物。

其實膀胱過動症並非自然老化而成,也是常見的「婦女病」,如察覺有上述症狀,應當及早就醫,情況將有望得到改善。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