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很多女士曾飽受尿道炎(Urethritis)困擾,部分患者更曾復發,苦不堪言。尿道炎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症狀一般包括經常感到尿意,如廁時感到赤痛,有時甚至會排出血尿,令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我們常常聽見「尿道炎」和「膀胱炎」,究竟是什麼?其實,两者皆指婦女下尿道出現發炎的情況,因為尿道和膀胱是相連的,當細菌進入尿道時,亦會同時向上抵達膀胱,因此兩者大多同時發生。

膀胱炎(Cystitis)患者在儲尿時膀胱會愈脹愈痛,必須排尿才得以舒緩,也可能同時出現小便赤痛、灼熱、小便無法排清、血尿、尿頻、排尿量少等症狀,情況嚴重會引發急性腎盂腎炎,令患者出現背痛、發燒,此時患者宜採用抗生素治療。懷孕期的婦女較易感染膀胱炎,因為荷爾蒙改變和抵抗力下降,一旦發病就應盡快治療,否則有機會導致嬰兒早產。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解釋:「一般來說,膀胱炎發作頻率並不太高,若半年復發多於2次,或者一年内出現3次或以上,就要特別小心。」如出現此情況,患者很可能是患上泌尿系統結構或功能異常而引致的復發性尿路感染。陳穎賢醫生續指:「­­另有部分病人雖有膀胱炎的『症狀』,患的卻是『無菌性』的間質性膀胱炎(簡稱IC)。IC與細菌感染無關,是一種膀胱內的慢性炎症。」此症嚴重患者每天小便可多達60次, 膀胱儲尿時會出現猶如刀割的脹痛,膀胱縮小至只及正常容量的一半。

造成間質性膀胱炎的原因有好多,其中包括:
1.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膀胱變化;
2. 膀胱炎後的免疫反應;
3. 因不明原因引起過敏體質;
4. 身體對體內的一些物質或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如吃過多辣、吃甜,情緒波動。

醫生會先排除其他類似疾病的可能性,如進行尿液分析及細菌培植,以及利用膀胱鏡檢查是否存有破損,以確認病人是否患上IC。治療方面,抗生素無法治療此症病徵,因此病並非由細菌引起。

以下非手術方法是改善間質性膀胱炎的第一步,例如:
1. 減壓、舒緩情緒;
2. 避免進食可誘發病情的食物;
3. 醫生根據病況提供抗抑鬱藥、抗敏感或止痛藥等;
4. 日常應保持多喝水、不忍尿的習慣;
5. 減少穿緊身褲和使用護墊,避免細菌滋生;
6. 如廁後注意下身的清潔方法,應由前向後抹乾淨,否則可能將肛門和陰道口的細菌帶到尿道口;
7. 外國的臨床觀察,證明紅莓素對預防膀胱炎復發有一定幫助。

若能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著手,便能大大降低患上尿道炎或間質性膀胱炎的機會。女士們如有任何徵狀,應及早求診,切勿諱疾忌醫,以免耽誤病情。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