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刺痛、有灼熱感、尿頻、小便帶血……如有以上病徵,你可能已經患了尿道炎。然而許多人認為尿道炎不算大病、喜歡自行買藥,其實這有可能沒把病根治,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令病情惡化,使往後的治療難度更大。因此,如出現尿道炎徵狀,應盡快尋求醫生的診治,對症下藥方為上策。

尿道炎分兩種

尿道炎,顧名思義是尿道發炎,是細菌在尿道中造成的發炎現象,研究發現引致尿道炎的細菌,超過八成是大腸桿菌,而寄居在腸道的細菌,很多時亦會寄居在會陰(包括陰道附近及尿管附近),故細菌容易向上游走。據泌尿婦科醫生陳穎賢表示:「正常的尿道是處於無菌狀態,一旦細菌進入尿道後,就有機會造成尿道發炎。尿道分為會陰至膀胱的下尿道,及膀胱兩邊通往腎臟的上尿道,由此可見尿道與膀胱之間有緊密的關係,故每當細菌進入尿道時,細菌便很容易向上前進到達膀胱,導致膀胱炎。」

尿道炎大概分為兩種,包括下尿道炎及上尿道炎,前者較常發生,如膀胱炎、尿道發炎等,大多出現小便頻繁、小腹痛、下體有刺痛及灼熱的感覺,而排出的尿液顏色亦較混濁,甚至帶血,狀甚恐怖﹔後者情況則較嚴重,如腎炎、輸尿管發炎等,普遍會出現高燒、嘔吐等症狀。要檢查是否患有尿道炎,並不需要照X光或超聲波,用臨床診斷方法(醫生問症及基本身體檢查)配合小便常規檢驗及細菌培養便可以作出診斷。

女性較易受感染

不說不知,原來女性較男性容易患上尿道炎,據統計,有5至6成女性曾經受尿道炎困擾,即每兩名女性,便有1位曾患尿道炎﹔而男女感染比例是4比1,即每4名女士患尿道炎,才有1名男士患尿道炎。對此,陳醫生指出這是由於女性的生理結構與男性有別,女性的尿道約長4厘米,出口和肛門很接近,大腸桿菌有可能從大腸走出肛門,感染尿道甚至膀胱,增加患下尿道炎的機會。而男性尿道則約長10厘米,遠離肛門,故不易受到腸道細菌從外而入並向上感染,減少男性患下尿道炎的機會。

某些個人生活習慣,例如經常憋尿、喝水太少、有頻密性生活、發生性行為前清潔不足,又或自身患有糖尿病等,亦會增加患上尿道炎的風險。所以,如不改變這些生活習慣,即使把尿道炎根治好,還是會有再度受感染的機會。順帶一提,在較罕見的情況下,尿道炎也可以由泌尿系統較嚴重的疾病導致,因此如出現多次尿道炎復發,應立即向泌尿婦科專科醫生或泌尿專科醫生求醫。

延醫後果嚴重

一般而言,患者在服用口服抗生素兩三天後病情已經好轉,但仍要完成整個療程,以確保所有病菌得以消滅。由於治療方法很簡單,故許多人為了節省金錢、時間會自行用藥,陳穎賢醫生建議患者絕不應該自行買藥或置之不理,否則當處理不當時,除了痛楚等徵狀會加劇外,細菌更可能上移至腎臟,演變成上尿道炎,她稱:「尿道炎屬於常見病症,只要依足醫生指示用藥,一般都很快痊癒。然而,有些患者堅持不看醫生,希望想辦法自行解決,因而延誤醫治並令病情惡化,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併發症(如細菌入血),更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醫治。此外,不論男女,都有機會由於嚴重併發症而增加不育的機會,故此建議出現尿道炎徵狀時應向醫生求診,不宜自行處理或拖延。」

預防由生活習慣開始

想有效預防尿道炎,可由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包括每日飲用充足水分、減少憋尿次數,因水分不足和憋尿都會令尿道健康惡化;即使工作如何繁忙,亦應盡量定時抽空如廁﹔時刻保持下陰清潔,例如保持由前向後抹拭的習慣,否則附於肛門和陰道口的細菌便容易被帶到尿道口處﹔增強抵抗力,如保持充足睡眠、多做運動﹔病向淺中醫,如發現任何病徵應立即求醫診治,以免細菌蔓延及產生併發症。值得一提,雖有研究證明飲用紅莓汁或補充劑,可以減少尿道炎的復發機會,然而如尿道已在發炎中,則必須求診及服藥。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