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固然辛苦,但生產後不代表「甩難」,媽媽除了要應付寶寶需要外,身體亦因經歷生育過程而改變,帶來種種不便。較常見的是產後骨盆底肌肉鬆弛,導致尿失禁,或是子宮下垂。

骨盆底肌肉運動減尿失禁
尿失禁簡單如比以前容易尿急、尿頻,甚至尿意來時難以忍住,或咳嗽、拿重物時有滲漏,已經算是問題。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認為,產後媽媽可先練習骨盆底肌肉運動,以減輕症狀,「但尿滲持續 3 個月未有改善,應尋找醫生的專業意見;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接受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TVT 或 TVT-O),避免惡化。」手術於陰道植入纖維吊帶,並於兩邊腹股溝帶出,用以支撐尿道。陳穎賢解釋,吊帶可承托尿道,避免患者做增加壓力的動作時滲尿;吊帶亦不妨礙正常排尿,多數患者接受手術後皆可改善窘境。

或有不正常出血
「產後婦女如果感到下身腫脹,或摸到有腫塊,則可能患上子宮下垂。」陳穎賢指,多數產後女性患上此症,主因是懷孕荷爾蒙令盆腔肌肉周邊組織鬆弛,預備日後生產時寶寶可更易通過產道。同時隨著胎兒成長,重量增加,對母親的骨盆底肌肉也是壓力,「如果是陰道產,或對骨盆底肌周邊神經線及肌肉組織造成損害。」病情嚴重可阻礙大小便,或因下垂組織被刮損而有不正常出血,甚至行房也有困難。

子宮下垂治療可分為非手術和手術,如患者打算再生育,可放入 PVC 或矽膠製造的陰道托來支撐脫垂器官。不想再懷孕的話,則可接受經陰道切除子宮術,再加上骨盆底修補術。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

原文刊載《am730》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