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結子因產後抑鬱選擇自殺離開世界,她可以像《藉著雨點説愛你》般回來嗎?如果一切可以重來,那該有多好。可是已經回不去了 ,我們可否藉以警醒產後抑鬱的嚴重性,讓悲劇不再發生?

臨床心理學家的產後抑鬱

本人亦是產後抑鬱的過來人,在生產了第一胎後的兩個月開始,到產後七個月才回復正常。心臟科醫生也可以有心臟病,心理學家一樣可以有情緒病,而與醫術無關。情緒病成因複雜,生理、心理與環境因素造就發病。在我發病期間我如常工作,還適應了新的工作內容,同事上司只大概感覺到我育兒壓力大,我的工作表現依然良好,只有先生知我有問題。

導致我發病的因素有很多,我很清楚卻控制不了,更增加我的無力感。嚴重時試過整整一個星期沒有胃口進食,旁人以為我著急產後修身,並不知道我的情緒已影響了我腦內的欲求系統(appetitive system),不止令我失去食欲,亦令我對事情失去興趣與動力。

然而,我知道自己病情屬輕微,未致要就醫,就靠調整自己的思想行為模式,打破死胡同困局。

情緒病的觸發點

情緒病成因複雜,但通常有一兩件重要事件觸動發病。事情發生在我復工後,一直應用專業知識育兒,寶寶不到兩個月已戒夜奶及有足夠自我安撫能力可以自行入睡,可說是十分好「湊」。然而,接棒的照顧者不明白我的育兒理念,堅持要抱著寶寶直至入睡,結果不到兩星期,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盡失,靠我每星期兩天的假期也訓練不來。

旁人可能覺得很平常, 可是我卻知道自我安撫能力的珍貴,不是每個寶寶都有潛質在如此早期訓練得來;加上當時抑鬱情緒導致我視野狹窄(tunnel vision,只看到事情的負面,譬如忽略了其實接捧的照顧者都好錫寶寶)災難化思想(catastrophizing thinking,將後果看得過分嚴重)便終日陷入負面之中,在憂心中度日。

調整思為模式破困局

產後抑鬱逼迫我檢視生活模式,打破刻板的不幸。當時我在瑪麗醫院工作,雖然發展得十分理想,但我發現我對自己的工作表現要求太嚴格,根本沒有閒暇讓我成為理想中的媽媽,便毅然決定辭職到另一間醫院半職工作兼私人執業。這個決定亦造就我情緒大為改善,因為我知道,縱有再多的育兒矛盾,往後都有時間與心力糾正過來。對將來有「希望」,就決定了我的產後抑鬱的終結。
經歷過情緒病的人常説,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患上情緒病,能夠走得到出來十分慶幸,對生命多一份體會與歉卑,更懂得接納奇績每一刻都可以發生。

願竹內結子成為所有新手媽媽的借鍳,警醒自己不要掉入負面情緒的深淵,借魯迅的話:「路是由人行出來的。」請一直往前走下去。


作者簡介: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健恩,為半職醫管局半職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有十年臨床經驗,亦是兩孩之母,對於為育兒及家庭問題所困擾的人有多一份理解及同理心,結合家庭治療的訓練,幫助她在工作中更快捷地處理問題,同時經營Facebook專頁「心理學媽」,推廣以實証方法有效育兒。

Facebook專頁︰心理學媽

楊健恩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