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經期不正常出血有機會是患子宮頸癌的前兆,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在專欄中談論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特別是陰道曾出現不正常出血的婦女,宜接受檢查診斷出血成因。若發現子宮頸出現異常細胞,需要進行子宮頸電環切除術阻止病情惡化。
年輕媽媽Wincy因寶寶開始上學,最近重投職場,於酒店禮賓部任職。不過近數月開始發現在非經期時會流血,起初以為工作壓力導致荷爾蒙失調所致。可是朋友提醒她,陰道不正常出血有機會由子宮頸癌等婦科重症引起,建議她接受詳細婦科檢查。
在問診期間,Wincy透露當年20歲時意外懷孕,產前從未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也沒接種HPV疫苗。醫生遂建議她接受盆腔超聲波和子宮頸細胞檢查,以診斷出血成因。
一般情況下,建議25歲以上、曾有性經驗的女士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又稱柏氏抹片檢查),有助偵測子宮頸發炎、子宮頸上皮內病變,並及早篩查子宮頸癌等病變。事實上,約七成子宮頸癌個案由感染HPV16及HPV18這兩類高危病毒引致,由於免疫系統未能有效清除病毒,導致子宮頸持續受病毒感染而使細胞異常,即子宮頸上皮內病變(簡稱CIN)。
醫生發現Wincy的子宮頸已出現異常細胞,須進行陰道鏡或活組織切片檢查以診斷CIN的嚴重程度,再作針對治療。早期子宮頸病變症狀不明顯,加上病變速度因人而異;如患者能及早發現,治癒率並不低。據檢查結果顯示,Wincy的子宮頸病變為第二級(CIN2),代表約三分之二厚度的子宮頸上皮細胞出現變異。
其後Wincy接受了目前較常用的治療方法 ── 子宮頸電環切除術,病人只需接受局部麻醉,利用電流導線切除子宮頸的異常部分。慶幸Wincy及早得到治療,阻止病情惡化至第三級病變,否則病灶發展成子宮頸癌的風險很高,降低治癒率。
此外,醫生提醒她術後仍要定期接受檢查,確保病情沒復發。子宮頸癌是少數可預防的癌症,目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及避免不安全性行為,均可有效預防感染HPV病毒,減低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變風險;惟仍不可忽略定期接受全面婦科檢查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除私人執業外,兼任香港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泌尿婦科協會之會董會委員;並為《信報財經新聞》健康專欄定期撰寫文章,與讀者分享婦女健康資訊。
原文刊載《信報》︰https://bit.ly/45wOyBx
( 以上內容謹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