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产后不但要坐月恢复元气,还要照顾宝宝,已经忙得不可交加,有部分更受产后尿渗问题困扰。 40岁的陈太诞下两子之后,感到下阴有肿块突出和沉重的不适感,更不时出现漏尿的情况,令她大感尴尬之余,亦影响跟丈夫的关系。

经泌尿妇科医生详细检查后,陈太的个案属子宫下垂的常见症状,所谓子宫下垂,其实是「骨盆底器官脱垂」的统称,意指骨盆底器官(子宫、阴道、膀胱及直肠)失去支撑而脱离正常位置,患者会担心子宫下堕或突出,并因这种不适而影响生活。

子宫下垂原因

虽然此症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但亦有30多岁至40岁女士罹患子宫下垂,主要有4大主因︰
‧ 曾多次分娩、婴儿出生时「重磅」
‧ 因难产而需要用吸盘或产钳分娩的女士
‧ 有便秘、哮喘、咳嗽及长期提举重物者
‧ 骨盆腔肌肉自然松弛,或减低韧力

而少数先天骨盆底肌较弱的女性即使未曾生育亦要留意。

子宫下垂常见症状

子宫下垂患者的下阴感到有肿块突出或沉重不适感、下背痛或行房疼痛等,或会感到小便无法排清,有患者则在咳嗽时漏尿。

若直肠也下坠而出,会感到大便排不干净。躺下或早上时症状较纾缓,站着或晚上则较明显,部分患者会误以为是妇科癌症如子宫颈癌或阴道癌等,虚惊一场。

尽管不是癌症,但子宫下垂会带来不适并可引起尿液倒流,导致肾功能下降,严重更可引致肾衰竭,如有怀疑应尽快求诊。

子宫下垂治疗

医生将根据脱垂位置及严重程度,建议患者以非手术或手术方法治疗子宫下垂

非手术方法治疗︰
‧ 骨盆底肌肉运动
情况属轻微(子宫尚未掉出阴道口)的患者,建议在家多练习骨盆底肌肉运动(又称盆底肌肉运动),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将骨盆底肌肉放松后,肛门用力收缩数 5 秒后再放松,每组 10 次,每日 3 组,习惯后可慢慢增加至 20 次。
  2. 肛门用力夹紧后直接放松,休息一下之后再重复做。如果在做运动的过程中,感觉腹部不适或疲累,代表施力点不正确,应该只能在骨盆底出力,而非其他部位跟着用力。

‧ 子宫托支撑
利用阴道托将脱垂的器官暂时支撑,适合欲保留子宫日后生育之妇女,或身体状况不适合接受手术者。阴道托需定时更换,长期佩戴也可能压伤阴道,引起出血及影响房事进行。

手术方法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为经阴道切除子宫,再加上骨盆底修补术。部分病人经评估后,可选择能保留子宫的修补术,如曼彻斯特修补术,惟此等手术亦不建议之后再怀孕。

由于患者在手术后余下器官仍有机会再脱垂,故必须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如避免提举重物,防止便秘和长期咳嗽等。切记子宫下垂并不会自行痊愈,年纪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治疗成效亦会随下垂的严重程度而变差。

Text︰Emma


延伸阅读︰

骨盆底器官脱垂预防及检测

 

立即查询
立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