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童年阴影,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呢?虐打、侵犯?这些创伤可以很长远,一世不能磨灭;但有一种关系,少人谈论但同样都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伤害,就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知己。

如果你是一个好乐天、无烦恼的人,可能问题不大。不过成人世界有几复杂,作为父母在家庭、工作、人际之间拉扯,有挣扎有负面情绪属正常,但如果你将错综复杂的关系、思绪,毫无保留地跟你的孩子倾诉,那就麻烦了!

跟孩子做知己有问题?

「有几大剂啫,我讲完舒服左,渠听完咪又系走去玩,唔似有野呀?」 

其实小朋友有心事都未必即时被父母察觉,多数从行为表现出来。请有这想法的家长细读以下解说:

根据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小朋友未够11岁,是仍未懂得复杂的逻辑和抽象思维,即是你向小朋友说:「阿爸阿妈因为管教你既功课问题而嗌交,唔系你既错,系爸妈之间有野未处理。」

小朋友是无能力去理解:你们吵架的内容有我,但其实跟我无关?最终他只会得出以下结论:都是我的错,我如果变得更聪明,爸妈就不会不开心。

那么如果同小朋友讲心事,内容不牵涉他们又点呢?一样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是无法理解,就算明白而理解,但又知自己无能力帮手,会觉得好无助。而一个人,长期处于令他觉得无助的环境,轻则无自信、低动力,重则感到庞大的习得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直接诱发抑郁,或者埋下将来抑郁的种子

让孩子做回小朋友

但不代表需要制造一个童话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问题和烦恼,父母有烦恼的事,可以点到即止地让小朋友知大概内容,但要传达个信息:大人世界有大人世界要处理的事,大人正处理中,你做回小朋友便可以!

所以我何时都鼓励,父母的生活除了工作和家庭之外,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不要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全部,简单如一个人落街跑步、甚至约三五知己去个短旅行;你愈能够快乐自在的做人,你的孩子愈能放心去过个快乐童年!


作者简介:

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杨健恩,为半职医管局半职私人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有十年临床经验,亦是两孩之母,对于为育儿及家庭问题所困扰的人有多一份理解及同理心,结合家庭治疗的训练,帮助她在工作中更快捷地处理问题,同时经营Facebook专页「心理学妈」,推广以实证方法有效育儿。

Facebook专页︰心理学妈

楊健恩
立即查询
立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