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每月總有幾天因經期感到不適,然而,除了月經期間的不適,部分女士在非經期時也會出現下腹疼痛的情況。
26歲的辦公室女職員Yuki最近便經歷了這種情況。某天,她在並非經期的日子突然感到一側下腹隱隱作痛,甚至伴有少量血絲分泌。她擔心影響工作效率,更憂慮是否身體出現異常。由於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可能與子宮頸癌、卵巢癌等重大疾病有關,她隨即求醫檢查。
經醫生安排進行盆腔超声波及柏氏抹片检查後,結果顯示盆腔內並無異常腫塊,排除了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有關;加上腹痛發生時間正值Yuki排卵期,推斷Yuki的情況有機會與「排卵痛」有關,是一種常見但經常被忽略的生理現象。
排卵痛原因
婦產科專科陳穎賢醫生解釋,「排卵痛」通常出現在排卵期,即預計來經前約14天,患者會感到短暫的下腹疼痛,位置可能左右交替出現,這與每次排卵時由哪邊卵巢負責釋放卵子有關,痛楚多數持續一、兩天便消散。陳醫生補充,排卵過程中,卵巢為排出成熟卵子會擠壓卵泡,導致卵巢表面輕微破裂,從而引起少量出血,刺激腹腔神經而產生疼痛。
經痛與排卵痛不同
「雖然排卵痛與經痛的痛楚位置相近,但成因不同。」陳醫生指出,經痛一般與子宮內膜釋放大量前列腺素有關,令子宮收縮引發痛楚。如患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或盆腔發炎等婦科疾病,經痛情況更可能加劇。
排卵期間的身體變化不止於疼痛,部分女性的陰道分泌物會出現類似蛋白、透明黏稠,亦可能伴隨下腹脹痛、頭痛、噁心等不適。由於分泌物黏度改變,影響陰道正常的自潔功能或改變陰道微生態,陰道屏障功能可能減弱,使細菌更容易滋生,增加陰道感染風險。
紓緩排卵痛
要改善排卵痛,陳穎賢醫生建議,可先使用止痛藥紓緩痛楚,配合溫水沐浴幫助放鬆。如情況頻繁出現或嚴重影響生活,患者可考慮處方避孕藥,以暫時抑制排卵來減少不適。不過她強調雖然排卵痛本身無大礙,但若疼痛持續超過兩天,或伴隨異常分泌、發燒等情況,就要小心是否與其他婦科疾病如盆腔炎有關,建議及早求醫診治。
( 以上内容谨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如有任何疑问,请向专业医护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