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激素食物防婦科病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聽人說不少食物有荷爾蒙激素,或會導致乳癌和子宮疾病,我們女性是否要戒絕呢?如果打算生小孩,又要注意什麼?
雌激素高的食物是敵是友?如何影響婦科健康?
雌激素高的食物會影響女性健康嗎?雌激素作為女性體內的重要激素,不僅調節月經週期、維持骨骼健康和皮膚彈性,還與多種婦科病密切相關。然而,雌激素水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發健康問題。本文將圍繞這些雌激素高的食物,探討雌激素與婦科病的關聯,並提供實用的飲食建議,幫助女性維持激素平衡,遠離疾病威脅。
雌激素的作用是什麼?它對女性健康有多重要?
雌激素是女性體內的主要性激素之一,對身體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調節月經週期:雌激素與孕激素共同作用,確保月經週期正常運作。
維持骨骼健康:雌激素有助於保持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保護心血管健康: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彈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維持皮膚彈性:雌激素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幫助皮膚保持年輕狀態。
然而,雌激素水準失衡(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對女性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婦科病。瞭解雌激素高的食物如何影響激素水準,是預防婦科病的關鍵。
雌激素過多會引發哪些婦科病?
過多的雌激素可能導致以下健康問題:
子宮內膜異位症:雌激素過多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引發疼痛和不孕。
子宮肌瘤:雌激素高的食物或環境雌激素可能促進子宮肌瘤的生長。
乳腺癌風險增加:研究表明,長期暴露於高雌激素環境可能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
月經不調:雌激素過多可能導致月經週期紊亂,甚至異常出血。
雌激素高的食物
某些食物可能含有較高的植物雌激素或促進雌激素分泌,例如:
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味噌等,富含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
亞麻籽:含有木脂素,具有雌激素樣作用。
芝麻:富含植物雌激素,適量食用有益健康。
紅棗:被認為具有滋補作用,可能影響雌激素水準。
動物性脂肪:如全脂乳製品、紅肉等,可能促進雌激素分泌。
雖然這些「雌激素食物」對健康有益,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雌激素水準失衡,需適量食用。
雌激素過少會對女性健康造成哪些影響?
雌激素過少同樣會對女性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月經不調或停經:雌激素不足可能導致月經週期紊亂,甚至提前進入更年期。
骨質疏鬆:低雌激素水準會加速骨質流失,增加骨折風險。
皮膚老化:雌激素不足可能導致皮膚乾燥、失去彈性,出現皺紋。
情緒低落:低雌激素水準可能引發抑鬱、疲勞等情緒問題。
飲食中的「雌激素食物」如何影響雌激素水準?
飲食是影響雌激素水準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與雌激素食物相關的建議:
1. 適量攝入雌激素食物
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富含植物雌激素,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狀,但需避免過量。
亞麻籽:可以添加到早餐麥片或沙拉中,提供健康的植物雌激素。
芝麻:適量食用芝麻或芝麻醬,有助於補充植物雌激素。
2. 避免過量攝入雌激素高的食物
動物性脂肪:如全脂乳製品、紅肉等,可能促進雌激素分泌,建議選擇低脂乳製品和瘦肉。
加工食品:許多加工食品含有添加劑,可能干擾激素平衡,應盡量避免。
3. 增加纖維攝入
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物)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雌激素,維持激素平衡。
預防與健康建議
1. 通過飲食調整平衡雌激素水準
多攝入抗氧化食物:如藍莓、綠茶等,有助於減少雌激素相關的氧化壓力。
選擇低脂飲食: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降低雌激素過多的風險。
適量攝入植物雌激素:如大豆、亞麻籽等,幫助緩解更年期症狀。
2. 改善生活習慣
規律運動: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有助於調節激素水準,預防婦科病。
減少壓力:壓力可能影響激素平衡,建議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放鬆身心。
避免環境雌激素:減少接觸塑膠製品、化妝品中的化學物質,這些可能干擾體內雌激素水準。
3. 定期檢查
建議女性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如果出現月經不調、異常出血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Recommended reading
婦科檢查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所有女士每月應進行自我乳房檢查,留意乳房有沒有異常的變化。 20- 39歲:每3年接受醫護人員的臨床檢查 40歲或以上:每2年接受一次醫護人員的臨床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檢查,以偵察觸摸不到或未形成腫瘤的早期乳癌。 每項檢查都有其局限性,如發現乳房有硬塊或異常情況,應立即求診,以作進一步詳細檢查。高風險人士應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制定合適的檢查方案。 另外,如在觸診或影像檢查時發現乳房有腫塊或可疑跡象,醫生會建議病人抽取乳房細胞/組織進行病理化驗,即是活組織檢查(Biopsy),有需要時更會利用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掃描作導引,以確認位置。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解釋,如果膀胱炎不斷復發,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結構或功能上的問題,又或是患上間質性膀胱炎,一般醫生會建議這類病人進行膀胱鏡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間
兩招預防子宮頸癌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眾多癌症種類之中,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據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平均有400名或以上的婦女患上此症,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由 20 至 70 歲不等。 一項全球性研究指出,絕大部份子宮頸癌是由幾種人類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引起,當中屬高危型的 HPV 16、18,可導致 70% 的子宮頸癌、50% 的二級或三級子宮頸上皮內瘤(即子宮頸細胞的癌前病變)、25% 的一級子宮頸上皮內瘤。而其他常見的 HPV 感染,亦可導致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生殖器官濕疣等。 子宮頸癌有機會沒有明顯的病徵,早期徵狀多為陰道異常出血(例如:兩次月經之間出血、性交後出血、停經後再出血),故不論出血份量多少、顏色深淺,應盡快求醫查明原因。 何時需要求診? 子宮頸癌的高風險因素:
子宮肌瘤成因:雌激素過多刺激肌瘤生長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子宮肌瘤成因主要是荷爾蒙過早刺激子宮,而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可能致病,女士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取荷爾蒙,如出現經血過多、經痛、甚至腹部隆起等症狀,就要及早求醫。
聽人說不少食物有荷爾蒙激素,或會導致乳癌和子宮疾病,我們女性是否要戒絕呢?如果打算生小孩,又要注意什麼?
經常有女士疑惑哪些食物含有激素,例如雞是否不應吃頸部和翼部?是否不應飲豆漿?是否不要吃燕窩?其實許多食物本身都含激素,亦即荷爾蒙,而與肉類有關的激素包括雌激素、生長激素和皮質醇等;當中女士要特別注意雌激素,如果攝取過量,或會影響排卵,導致不育,情況就猶如服食避孕藥一般;此外攝取過量也可能誘發乳癌、卵巢癌或子宮肌瘤生長。
哪些食物含激素?
以下先看看有哪些具爭議性的食物:
‧ 雞翼
從前的食品工業為了加快雞隻生長和令肉類外觀更好,曾流行使用激素飼養禽畜;事實上現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均已禁止使用。即使有不良商人販賣含有激素的雞肉,其實也需大量進食才會攝取過量激素,而且食物受熱會令蛋白分解,應該不會對身體構成太大影響。不過審慎起見,一般會建議選購有認證不含激素的雞肉,亦不要吃得太多太密。
‧ 豆製品
大豆類食物含有天然植物性雌激素,例如豆腐、豆漿、豆卜等,亦有說法認為應避免喝太多豆漿,以免令子宮肌瘤增大。其實植物性荷爾蒙的結構與人體分泌的雌激素結構並不一樣,適量食用不會造成影響;但要注意,如果是經過萃取的產品如大豆異黃酮保健品,可能含有高劑量的植物性雌激素,就宜先諮詢醫生後才服用。
‧ 燕窩、雪蛤膏、蟹膏
有人說燕窩養顏,因為含有天然激素,但亦有人認為癌症患者進食燕窩會令癌細胞生長;雪蛤膏則是雌性青蛙輸卵管的組織及附近脂肪,同樣富含激素,如有疑慮就不要頻密進食了。另外,由於雌激素較易積聚在脂肪,而海洋亦受到激素污染,因此不建議常食蟹膏。
戒吃煎炸食物,避免體內荷爾蒙失衡。
生活健康 減少激素失衡
聽上去好像很多食物也是高危,如要避免體內激素過量,有何方法?
- 避免吃煎炸食物:進食過多經過高溫烹調的食物,容易令體內荷爾蒙失衡,也會造成肥胖;宜多吃蔬菜水果以取代加工肉類。
- 保護肝臟:肝臟負責調節荷爾蒙,保持肝臟健康能減少患子宮肌瘤的機率,因此不宜喝酒和熬夜,也應減少進食動物內臟和高脂食物。
- 減重:肥胖人士體內的雌激素含量較高,因此亦有較高機會患子宮肌瘤,所以應該保持均衡飲食和運動,維持理想體重。
( 以上內容謹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