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子宮下垂原因及症狀│泌尿婦科│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想了解子宮下垂原因及症狀,請諮詢專科醫生意見。因多次生育或咳嗽等原因令盆腔韌帶及肌肉鬆弛退化或組織受到破壞,子宮或失去承托力而鬆脫下垂,導致患者出現行房困難、尿頻、尿失禁、排尿困難或排便不順等症狀。

知曉子宮下垂原因及表現症狀有利於提早防範

人體的機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下降,一些器官的功能會逐漸衰退。特別是對女性來說,當生完孩子,子宮的機能會受到一些破壞,而子宮很重要對女性而言十分重要,如果子宮下垂會帶來許多麻煩,因此提前知曉子宮下垂原因有利於我們提早防範,這也是對我們身體負責的一個重要態度。

我們一起來認識子宮

子宮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器官,它是與其它器官一起運作。這是因為女性的骨盆底器官不僅包括子宮,同時也包含了膀胱、陰道、直腸等重要器官,它們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子宮下垂原因可能因為盆腔韌帶及肌肉鬆弛退化或組織受到破壞,因此子宮失去承托力而松脫下垂。

子宮下垂原因和什麼有關

子宮下垂原因主要與這幾個方面有關:懷孕和分娩,經歷多次懷孕生產是引發子宮下垂最主要的原因。懷孕期間子宮體積擴大,分娩時胎盤剝離和胎兒擠壓都會導致支持子宮的韌帶和肌肉鬆弛損傷。生育越多,子宮下垂的可能性就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骨盆底韌帶和肌肉彈性和支持力逐漸下降,子宮下垂機率因此增加,一般臨近更年期後發病率較高。同時肥胖的女性腹部壓力大,也是子宮下垂的誘因。還有更年期激素驟降會導致骨盆組織萎縮,有助於子宮下垂的發生。

子宮下垂原因的主要症狀

子宮下垂原因複雜,它的表現症狀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有嚴重下墜的感覺,這時我們會感覺下陰有腫塊突出,下陰帶給我們一種難受的不適感,同時我們也會感覺好像自己的陰道口中子宮一直在往下掉,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而一些基本的身體檢查中這種情況也難分辨出,這主要是因為無法判斷出是子宮癌還是卵巢癌等病症。假如是子宮癌只有出血現象,如果是卵巢癌則是會出現腹水、腹脹等症狀。其他病症也有各自的表現症狀。

第二種症狀則是排尿困難,之所以會發生排尿困難的原因是因為道前壁或支撐膀胱的韌帶和筋膜鬆弛下來,發生了膀胱脫垂。當發生了膀胱脫垂時,我們原本位於陰道前壁前方的尿道結構會發生改變。從而使得我們引發頻尿、急切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等情況。這些情況會加重我們排尿困難。

第三種症狀是排便不順,不過這種症狀一般發生在年紀較大並且多次生育的婦女身上。當排便時糞便會殘留在直腸脫垂處,這樣便不容易清理乾淨。

子宮下垂的常見症狀還包括以下例子:

1、泌尿系症狀,表現為膀胱壓迫導致頻尿、夜尿、尿急、殘尿感等。

2、生殖系症狀,表現為性生活時出現下腹壓痛、不適感;月經量多、經期延長。

3、腸胃系症狀,表現為便秘、排便困難、便血。如果子宮壓迫直腸,會出現便秘便血。

4、骨盆腔脹痛,表現為持續性或者間歇性骨盆腔脹痛不適。

5、生理期出血增多,表現為子宮下垂會加重經期排血困難,出現量多期長。

6、外生殖器脫垂,表現為如果情況嚴重,會出現外生殖器向外脫垂的情況。

如何避免子宮下垂?

注意生育間隔,避免頻繁生育。連續生育間隔最好在2-3年以上,讓盆腔器官有足夠時間恢復。同時加強盆底肌肉鍛煉,提高骨盆支撐力。如直腸提肛運動、收緊尿道運動等,可幫助子宮恢復正常位置。努力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腹內壓力增加會加重子宮下垂。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腹腔壓力。對已經出現輕微下垂者尤為重要。多吃蔬果改善便秘,避免長時間用力排便導致盆腔器官下垂。產後要做好修復,注意補鈣,促進肌肉和韌帶癒合緊密。進入更年期後的婦女,應及時進行激素替代治療,因為激素缺乏會加速骨盆腔組織和肌肉的老化。

通常多以泌尿系症狀和生殖系症狀為主,如果長期不治療,病情會逐步加重。總的來說,子宮下垂的原因主要與生育、年齡增長、體型、激素水準等因素有關。它的典型症狀包括泌尿系、生殖系及腸胃系症狀。希望大家對子宮下垂有一定的認知,掌握這些知識有助於預防病情惡化。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治療,以避免病情加重帶來更多不適。

Recommended reading

子宮下垂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一般而言,泌尿婦科醫生會因應患者的脫垂位置及嚴重性,決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輕微的子宮脫垂(子宮尚未掉出陰道口)的患者,建議在家多練習骨盆底肌肉運動(又稱盆底肌肉運動),有以下兩種方法: 適合對象:利用子宮托支撐脫垂的器官,適合不太嚴重,仍想生育的年輕患者,或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使用方法:將塑膠製的子宮托放在陰道內支撐下垂的器官。 要點:陰道托以 PVC 或矽膠製造,需每隔 4-6 個月更換一次。 弊點: 泌尿婦科醫生陳穎賢醫生解釋,當子宮脫垂已經突出陰道口而對患者造成困擾(磨擦造成疼痛),醫生一般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因為脫垂的子宮頸過度摩擦刺激,子宮頸病變的情況會較高,所以也建議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又稱柏氏抹片檢查)。 相關手術:經陰道切

兩招預防子宮頸癌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眾多癌症種類之中,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據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平均有400名或以上的婦女患上此症,近年亦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由 20 至 70 歲不等。 一項全球性研究指出,絕大部份子宮頸癌是由幾種人類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引起,當中屬高危型的 HPV 16、18,可導致 70% 的子宮頸癌、50% 的二級或三級子宮頸上皮內瘤(即子宮頸細胞的癌前病變)、25% 的一級子宮頸上皮內瘤。而其他常見的 HPV 感染,亦可導致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生殖器官濕疣等。 子宮頸癌有機會沒有明顯的病徵,早期徵狀多為陰道異常出血(例如:兩次月經之間出血、性交後出血、停經後再出血),故不論出血份量多少、顏色深淺,應盡快求醫查明原因。 何時需要求診? 子宮頸癌的高風險因素:

產後滲尿子宮下垂 有得醫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懷胎十月固然辛苦,但生產後不代表「甩難」,媽媽除了要應付寶寶需要外,身體亦因經歷生育過程而改變,帶來種種不便。較常見的是產後骨盆底肌肉鬆弛,導致尿失禁,或是子宮下垂。 骨盆底肌肉運動減尿失禁尿失禁簡單如比以前容易尿急、尿頻,甚至尿意來時難以忍住,或咳嗽、拿重物時有滲漏,已經算是問題。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認為,產後媽媽可先練習骨盆底肌肉運動,以減輕症狀,「但尿滲持續 3 個月未有改善,應尋找醫生的專業意見;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接受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TVT 或 TVT-O),避免惡化。」手術於陰道植入纖維吊帶,並於兩邊腹股溝帶出,用以支撐尿道。陳穎賢解釋,吊帶可承托尿道,避免患者做增加壓力的動作時滲尿;吊帶亦不妨礙正常排尿,多數患者接受手術後皆可改善窘境。 或有不正常出血「產後婦女如果感到下身腫脹,或摸到有腫塊,

骨盆底器官脫垂症狀及成因

症狀

女性的骨盆底器官,包括:子宮、膀胱、陰道、直腸,都可能因為盆腔韌帶及肌肉鬆弛退化或組織受到破壞,失去承托力而鬆脫下垂。

三種常見症狀:

  • 嚴重下墜感
    一般患者會感到下陰有腫塊突出,有沉重的不適感,感覺陰道口的子宮一直往下掉,甚至突出於陰道口外。除會造成不適感、下背痛,行房時亦會感到痛楚。這些症狀通常於躺下或早上時得以紓緩,站著或晚上時則較明顯。

    由於下陰感到有腫塊突出,很多時患者誤認為是患上癌症。事實上,醫生對此不難分辨,皆因子宮癌無法摸出,只有出血現象;卵巢癌會出現腹水、腹脹;陰道癌則會呈凹凸不平、流血現象等。

  • 排尿困難

    若陰道前壁或支撐膀胱的韌帶和筋膜鬆弛,膀胱就會往後下方的陰道方向脫垂,即膀胱脫垂。膀胱脫垂使位於陰道前壁前方的尿道結構改變,引發頻尿急切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等情況,嚴重時會造成尿液滯留,有排尿困難的風險。

  • 排便不順

    若陰道後壁鬆弛會使肛門口上的直腸往前方的陰道壁膨出,形成直腸脫垂。此症通常好發在年紀較大、多次生育的女性身上,常見症狀是每次解便時,糞便會堆積在直腸脫垂處,陰道口會凸出,不易將糞便排除乾淨,造成殘留。

若出現子宮下墜感、排尿困難等症狀,建議儘快求醫,以免耽誤病情。

成因

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

  • 懷孕及分娩
    產婦本身的骨盆肌肉較薄弱,生育次數多、生產時用力不當、生產的胎兒重達 4 公斤以上、缺乏產後骨盆運動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骨盆腔鬆弛,更有機會傷到骨盆腔神經及肌肉。 懷孕過程中,因為身體分泌鬆弛素讓媽媽的身體可以延展來適應寶寶的生長,所以韌帶與肌肉伸展的彈性較大。但若懷孕期間體重異常增加(正常孕期增加約 12-13 公斤),下半身包括骨盆腔底的肌肉受力負擔都會增加。另外,懷孕後若沒有休養和鍛錬,很容易就維持在過度伸展甚至鬆弛的狀態。故懷孕及生產會導致陰道鬆弛及子宮脫垂,而且經常合併膀胱脫垂或直腸脫垂的現象發生。
  • 難產
    因難產需要用吸盤或產鉗分娩的女士,也有機會出現此情況。
  • 過快的增重與減重
    體重快速增加,讓骨盆腔底肌肉受力較大;而快速減重的時候,若沒有配合肌肉訓練,肌肉消退的速度會比脂肪還快。原本受壓力大的肌肉,又因為節食造成肌肉量減少,骨盆腔鬆弛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 身體老化
    骨盆支撐組織會隨年齡增長而萎縮,骨盆腔肌肉自然鬆弛,或減低韌力。
患有慢性咳嗽及哮喘的女士應多加注意,以免因經常腹壓過高,引發子宮脫垂。
  • 停經 / 更年期後
    荷爾蒙分泌減少,令肌肉群不再像以前一樣緊繃,而缺乏女性激素,會加快組織之退化。
  • 長期承受較大腹壓
    經常便秘、哮喘、慢性咳嗽、常搬提重物以及較肥胖者,患此症的風險亦會增加。當腹壓大的時候,維持住身體的肌肉群便會往較薄弱的地方宣洩壓力,對女士來說,骨盆腔底肌肉(含陰道壁)以及下腹雙側腹股溝三角區是肌肉較薄弱的地方,就容易造成腹股溝疝氣或是骨盆腔器官從陰道脫垂。

    長期蹲著作事,或是坐矮板櫈,都會把全身的力氣壓迫在下半身。除了對膝蓋造成較大壓力外,腹內的臟器也都往骨盆腔底推,最終將骨盆腔的器官從陰道完全推出。

  • 結締組織較差

    部分女性並沒有多次分娩,但可能支撐器官的結締組織天生就比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容易脫垂。

婦女懷孕時胎兒過重,有機會造成骨盆腔鬆弛等問題。

女士若懷疑自己有上述症狀,建議盡早找婦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分辨是否真的出現子宮下垂。醫生會詳細記錄症狀,然後作陰道檢查以評估脫垂之位置和程度,有時醫生或須配合超聲波(Ultrasonography)、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 尿動力測試(Urodynamic Study)作進一步評估。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