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女性的骨盆底器官,包括:子宮、膀胱、陰道、直腸,都可能因為盆腔韌帶及肌肉鬆弛退化或組織受到破壞,失去承托力而鬆脫下垂。
三種常見症狀:
- 嚴重下墜感
一般患者會感到下陰有腫塊突出,有沉重的不適感,感覺陰道口的子宮一直往下掉,甚至突出於陰道口外。除會造成不適感、下背痛,行房時亦會感到痛楚。這些症狀通常於躺下或早上時得以紓緩,站著或晚上時則較明顯。由於下陰感到有腫塊突出,很多時患者誤認為是患上癌症。事實上,醫生對此不難分辨,皆因子宮癌無法摸出,只有出血現象;卵巢癌會出現腹水、腹脹;陰道癌則會呈凹凸不平、流血現象等。
- 排尿困難
若陰道前壁或支撐膀胱的韌帶和筋膜鬆弛,膀胱就會往後下方的陰道方向脫垂,即膀胱脫垂。膀胱脫垂使位於陰道前壁前方的尿道結構改變,引發頻尿、急切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等情況,嚴重時會造成尿液滯留,有排尿困難的風險。
- 排便不順
若陰道後壁鬆弛會使肛門口上的直腸往前方的陰道壁膨出,形成直腸脫垂。此症通常好發在年紀較大、多次生育的女性身上,常見症狀是每次解便時,糞便會堆積在直腸脫垂處,陰道口會凸出,不易將糞便排除乾淨,造成殘留。

成因
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
- 懷孕及分娩
產婦本身的骨盆肌肉較薄弱,生育次數多、生產時用力不當、生產的胎兒重達 4 公斤以上、缺乏產後骨盆運動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骨盆腔鬆弛,更有機會傷到骨盆腔神經及肌肉。 懷孕過程中,因為身體分泌鬆弛素讓媽媽的身體可以延展來適應寶寶的生長,所以韌帶與肌肉伸展的彈性較大。但若懷孕期間體重異常增加(正常孕期增加約 12-13 公斤),下半身包括骨盆腔底的肌肉受力負擔都會增加。另外,懷孕後若沒有休養和鍛錬,很容易就維持在過度伸展甚至鬆弛的狀態。故懷孕及生產會導致陰道鬆弛及子宮脫垂,而且經常合併膀胱脫垂或直腸脫垂的現象發生。 - 難產
因難產需要用吸盤或產鉗分娩的女士,也有機會出現此情況。 - 過快的增重與減重
體重快速增加,讓骨盆腔底肌肉受力較大;而快速減重的時候,若沒有配合肌肉訓練,肌肉消退的速度會比脂肪還快。原本受壓力大的肌肉,又因為節食造成肌肉量減少,骨盆腔鬆弛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 身體老化
骨盆支撐組織會隨年齡增長而萎縮,骨盆腔肌肉自然鬆弛,或減低韌力。

- 停經 / 更年期後
荷爾蒙分泌減少,令肌肉群不再像以前一樣緊繃,而缺乏女性激素,會加快組織之退化。 - 長期承受較大腹壓
經常便秘、哮喘、慢性咳嗽、常搬提重物以及較肥胖者,患此症的風險亦會增加。當腹壓大的時候,維持住身體的肌肉群便會往較薄弱的地方宣洩壓力,對女士來說,骨盆腔底肌肉(含陰道壁)以及下腹雙側腹股溝三角區是肌肉較薄弱的地方,就容易造成腹股溝疝氣或是骨盆腔器官從陰道脫垂。長期蹲著作事,或是坐矮板櫈,都會把全身的力氣壓迫在下半身。除了對膝蓋造成較大壓力外,腹內的臟器也都往骨盆腔底推,最終將骨盆腔的器官從陰道完全推出。
- 結締組織較差
部分女性並沒有多次分娩,但可能支撐器官的結締組織天生就比較差,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容易脫垂。

女士若懷疑自己有上述症狀,建議盡早找婦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分辨是否真的出現子宮下垂。醫生會詳細記錄症狀,然後作陰道檢查以評估脫垂之位置和程度,有時醫生或須配合超聲波(Ultrasonography)、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 尿動力測試(Urodynamic Study)作進一步評估。
常見問題(FAQ)
子宮下垂(Uterine Prolapse)是指因為骨盆底肌肉和韌帶鬆弛或受損,導致子宮無法維持正常位置,從而向陰道下降,甚至在嚴重的情況下部分或全部脫出陰道口。這種情況多見於更年期後的女性,但年輕女性也可能因為生產或其他因素而出現子宮下垂。
子宮下垂的症狀包括骨盆有嚴重下墜感、感到陰道內有異物、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難或頻尿、排便困難等。嚴重時,子宮可能突出至陰道外,影響日常活動。
是的,多次懷孕及自然分娩會增加子宮下垂的風險,特別是嬰兒體重較重或分娩過程較長的情況。
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盆底肌肉和韌帶變得較為脆弱,支撐力減弱,容易導致子宮下垂。
長期便秘、頻繁咳嗽、搬運重物、缺乏運動及肥胖都可能增加子宮下垂的風險。這些習慣會提高腹內壓力,削弱骨盆底肌肉的支撐力。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及鍛鍊骨盆底肌肉有助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