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頻勿怪飲水多!膀胱過動、尿道炎、糖尿病也會頻尿

【女性尿頻】只因飲水多?膀胱過動、尿道炎、糖尿病也會頻尿

由早到晚都有尿意,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夜尿又影響睡眠質素,難道因為飲水太多引致尿頻?


其實怎樣才算尿頻?
成年人每日小便次數約6至8次,若24小時內多於8次而每次尿量不多,便屬於尿頻。

女性尿頻常見原因

其實並非一定是飲水太多的過錯,誘發女性頻尿原因眾多:

尿頻原因(一):尿道炎、膀胱炎

不少尿頻個案跟患尿道炎、膀胱炎有關,當尿道感染大腸桿菌等細菌,就會導致發炎。由於尿道與膀胱是兩者相連,細菌很容易往上通向膀胱,有機會同時引發膀胱炎。
日常生活經常少喝水、長期忍尿、如廁後清潔方法不當等,都有機會導致炎症。至於更年期的婦女,缺乏雌激素令尿道防禦力下降,另外,懷孕,或患有影響免疫系統的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都會容易有泌尿 道感染 。
一般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平日注意衛生,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接受治療後尿頻應該會有改善。但若經常發炎或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 便要留意是否患上同樣引致尿頻的間質性膀胱炎

尿頻原因(二):膀胱過動症

尿頻的另一成因是,膀胱過動症。此症屬於功能性原因, 暫時醫學上成因未明,可能是膀胱逼尿肌過分敏感, 或大腦未能有效壓抑膀胱收縮,膀胱容量大幅減少,影響尿液儲存量。
少數病者因患有其他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 又或因膀胱內結石的刺激,患者的膀胱會不由自主地收縮,導致尿意。

診斷膀胱過動症

要診斷膀胱過動症,可以諮詢醫生進行尿動力學檢查 ,因為膀胱具儲存尿液和排尿兩個功能。若儲尿功能異常,會引致尿急、頻尿及尿失禁。如排尿功能出現問題,則會排尿困難和尿瀦留,情況嚴重者亦可能出現類似儲尿功能異常的症狀。

透過儀器,醫生可準確測量膀胱容量、尿流速以及膀胱和尿道壓力的變化,有助評估患者的膀胱及尿道功能,再針對性治療 。

紓緩膀胱過動症

大多數個案均可透過改善行為紓緩病情,包括:

  • 調節喝水習慣;
  • 避免接觸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以免刺激膀胱;
  • 患者經醫護指導下,學習訓練膀胱控制尿意,逐步拉長兩次小便之間的時間;
  • 切勿胡亂強行忍尿,以免增加尿液倒流至腎臟的風險,損害腎臟功能。

藥物治療方面,則主要透過口服藥物抑壓膀胱收縮;小部分病情反覆者,可嘗試於膀胱內注射藥物。

其實尿頻原因眾多, 並非單純跟飲水過多或年齡增長有關,受尿頻困擾,最緊要睇醫生檢查找出原因, 及早做治療改善病情。

( 以上內容謹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轉載、翻譯或作其他用途。

常見問題(FAQ)

1.什麼情況下算是「尿頻」?

一般來說,如果日間小便次數超過 8 次、或夜間需要起床小便一次以上,且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就可能屬於尿頻。需視乎飲水量與個人情況,若情況持續或伴有其他症狀,建議尋求專業意見。

2. 尿頻常見原因有哪些?

常見原因包括膀胱過動症(膀胱肌肉異常收縮)、泌尿系統感染(如尿道炎或膀胱炎)、糖尿病、子宮肌瘤壓迫膀胱、精神壓力過大、服用利尿劑等。女性也可能因更年期荷爾蒙變化引致尿頻。

3. 尿頻跟喝水多有關嗎?

有一定關係。若短時間內攝取大量液體,膀胱儲尿量達上限,自然會頻繁排尿。但若即使水喝得不多仍頻尿,或伴有疼痛、灼熱、血尿等,就應考慮其他醫學原因。

4. 如何分辨膀胱過動與感染引致的尿頻?

膀胱過動症通常沒有明顯疼痛或發燒症狀,尿液檢查正常;而感染如尿道炎或膀胱炎則常伴有尿痛、血尿、下腹不適,甚至發燒。準確診斷需由醫生安排尿液分析。

5. 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尿頻?

改善方法包括調整飲食(減少咖啡因、酒精)、進行膀胱訓練(延遲排尿)、骨盆肌肉鍛鍊(Kegel 運動)、改善睡眠與壓力管理。如因病理因素引起,則需針對病因治療。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