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乳房纖維瘤與乳腺囊腫│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乳房纖維瘤與乳腺囊腫都是常見的良性腫塊,纖維瘤屬於乳房組織纖維增生,而乳腺囊腫由正常乳腺分泌液積聚而成。若乳房無故出現變化或症狀,應盡早進行乳房檢查。
乳房纖維瘤怎麼辦?從飲食到日常護理的實用建議
乳房纖維瘤是女性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但它們的存在常常讓女性感到擔憂。本文將從乳房纖維瘤的自然轉歸、與癌症的區別、飲食注意事項以及日常照護方法等方面,為你提供全面的健康生活指南,幫助你更好地管理這一問題。
乳房纖維瘤會自行消失嗎?
許多女性關心乳房纖維瘤是否會自行消失。事實上,乳房纖維瘤的自然轉歸因人而異。部分小型的纖維瘤在女性絕經後可能會縮小甚至消失,這與體內激素水準的變化有關。然而,大多數情況下,纖維瘤會保持穩定或逐漸增大。因此,定期檢查和監測纖維瘤的大小與性質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纖維瘤在短時間內快速增大或引起不適,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乳房纖維瘤與癌症的區別與識別
乳房纖維瘤是癌症嗎?這是許多患者心中的疑問。事實上,乳房纖維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其細胞生長速度較慢,通常不會侵犯周圍組織或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忽視它的存在。在某些情況下,乳房纖維瘤可能會與乳腺癌並存,或者在極少數情況下,長期存在的纖維瘤可能會惡變。因此,定期的醫學檢查(如乳腺B超或鉬靶檢查)是必要的,以確保纖維瘤的性質沒有發生變化。
乳房纖維瘤飲食要注意什麼?
飲食對於乳房纖維瘤的管理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飲食建議,可以幫助控制纖維瘤的生長並改善症狀:
1.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多食用全穀物、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調節激素平衡。
2. 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三文魚、沙丁魚等),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減少乳腺組織的炎症反應。
3. 限制高脂肪和高糖食物:過多的脂肪和糖分攝入可能會刺激激素受體的過度啟動,從而影響乳腺健康。
4. 避免含激素的加工食品:如某些加工肉類和乳製品,這些食物可能含有外源性激素,對乳腺健康不利。
5. 保持適量飲水: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毒,維持身體健康。
乳房纖維瘤的日常照護方法
除了飲食調整,日常生活中的照護也對乳房纖維瘤的管理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實用的自我護理方法:
1.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乳腺B超或鉬靶檢查,監測纖維瘤的大小和性質變化,及時發現潛在問題。
2. 合理運動:適量的運動(如快走、瑜伽、游泳等)可以增強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對乳腺健康有益。
3. 情緒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長期壓力和焦慮,因為情緒波動可能會影響激素水準,進而影響乳腺健康。
4. 穿著合適的文胸:選擇舒適、支撐力適中的文胸,避免過緊或過松,減少對乳腺的壓迫和摩擦。
5. 減少咖啡因和酒精攝入:過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可能會加重乳房不適,建議適量攝入或避免。
6. 健康生活方式:戒煙、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這些都有助於維持整體健康。
7. 與醫生保持溝通:定期與醫生討論纖維瘤的狀況,根據專業建議進行適當的治療或手術。
乳房纖維瘤雖然通常是良性的,但它們的存在仍然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適當的管理。通過合理的飲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的醫療檢查,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纖維瘤的生長,減少其對生活的影響。
關於乳房纖維瘤定期監測的必要性
乳房纖維瘤是一種在女性中較為普遍的良性腫瘤,多見於20至40歲的年齡段,它們通常表現為邊界清晰、表面光滑且可以自由移動的腫塊。儘管大多數情況下乳房纖維瘤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但它們仍然是許多女性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它們可能轉變為癌症的風險上。因此,深入瞭解乳房纖維瘤的特徵、成因以及監測的頻率,對於維護個人健康至關重要。
乳房纖維瘤會發展成癌症嗎?
對於大多數女性而言,乳房纖維瘤並不會轉化為惡性腫瘤。這些腫瘤通常不會擴散或侵犯鄰近組織,因此其轉變為癌症的風險相對較低。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特定類型的乳房纖維瘤,尤其是那些複雜的纖維瘤,可能會略微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儘管這種風險非常小,但建議女性保持警覺,並在發現乳房纖維瘤後定期進行乳房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任何異常。
此外,乳房纖維瘤的大小可能會隨著荷爾蒙水準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月經週期或懷孕期間,腫塊可能會暫時性增大,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轉變為癌症。對於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風險人群,醫生可能會推薦更頻繁的監測和評估,以實現更全面的風險控制。
乳房纖維瘤的形成原因
儘管乳房纖維瘤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大多數研究認為它們與荷爾蒙變化有關,尤其是與雌激素水準的變化密切相關。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乳房纖維瘤風險的因素:
荷爾蒙變化:青春期、月經週期和懷孕期間的荷爾蒙波動可能會促進乳腺組織的增生,從而增加纖維瘤的風險。
遺傳傾向:一些研究顯示,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纖維瘤的歷史,女性可能更容易發展出這種腫瘤。
生活方式因素:吸煙、高脂肪飲食或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會影響荷爾蒙水準,從而增加乳腺纖維瘤的風險。
雖然乳房纖維瘤不太可能直接受到壓力的影響,但壓力可能會間接導致荷爾蒙失衡,增加乳腺腫瘤的風險。建議女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高風險行為,以降低乳房纖維瘤的發生幾率。
乳房纖維瘤需要定期監測嗎?
對於已經診斷出乳房纖維瘤的女性來說,定期監測是至關重要的。儘管大多數纖維瘤是良性的,但它們的形狀、大小或結構的變化可能是潛在問題的信號。以下是一些監測的建議:
超聲波檢查:建議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乳房超聲波檢查,以監測纖維瘤是否有任何形狀或大小的變化。超聲波是一種無痛的檢查方法,特別適合年輕女性和較小的纖維瘤。
乳房X光檢查(乳房攝影):特別適合40歲以上的女性,用於檢測乳房內部組織的異常變化。
磁共振成像(MRI):對於有家族乳腺癌史的高風險人群,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圖像,有助於早期發現纖維瘤的微小變化。
女性在進行自我檢查時,應密切注意任何腫塊的形狀和質地變化。如果發現纖維瘤的大小或形狀有顯著變化,應立即尋求醫療建議,以便醫生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
雖然乳房纖維瘤是良性的,但它們對女性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通過定期監測、瞭解其成因及潛在風險,女性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確保乳房在良性的狀態下運作。
Recommended reading
婦科檢查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所有女士每月應進行自我乳房檢查,留意乳房有沒有異常的變化。 20- 39歲:每3年接受醫護人員的臨床檢查 40歲或以上:每2年接受一次醫護人員的臨床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檢查,以偵察觸摸不到或未形成腫瘤的早期乳癌。 每項檢查都有其局限性,如發現乳房有硬塊或異常情況,應立即求診,以作進一步詳細檢查。高風險人士應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制定合適的檢查方案。 另外,如在觸診或影像檢查時發現乳房有腫塊或可疑跡象,醫生會建議病人抽取乳房細胞/組織進行病理化驗,即是活組織檢查(Biopsy),有需要時更會利用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掃描作導引,以確認位置。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解釋,如果膀胱炎不斷復發,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結構或功能上的問題,又或是患上間質性膀胱炎,一般醫生會建議這類病人進行膀胱鏡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間
乳房硬塊與癌症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不少女士一旦感到乳房痛楚或發現硬塊,往往聯想到是否患上乳癌(Breast Cancer),未檢查清楚已顯得過分憂慮。 其實大部分乳房問題均屬良性,如常見的良性腫塊,包括俗稱「水囊」的乳腺囊腫、纖維瘤等,而乳房疼痛、乳頭分泌等亦未必與惡性腫瘤有關。 甚麼是乳腺囊腫? 乳腺囊腫多出現於35至50歲的女士身上,乃由正常乳腺分泌液積聚而成,分布於乳房導管末端,由於屬非增生的乳房病變,並無切除需要。 檢查方法: 醫生可透過超聲波檢查分辨囊腫性質,如情況複雜則須再作活組織檢查。 治療方法: 若囊腫為患者帶來不適或大於2厘米,醫生會採用幼針抽走裏面的液體,令腫塊消失,惟仍有機會復發,故須定期檢查。 甚麼是纖維瘤? 纖維瘤是另一種常見的乳房腫塊,屬於乳房組織纖維增生。 檢查方法: 大部分患者無任何症狀,一般可於自行或醫生檢查時
關注乳房健康 - 醫專薈婦科資訊中心
妳知道嗎?每16名婦女當中,便有一人有機會患上乳癌。 乳癌是在香港女性身上最常發現的癌症,位列本港女性癌症殺手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根據衛生署資料,於2017年共有721名女性死於乳癌,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達12.3%。 (更多有關本港癌症的詳細資料,可瀏覽: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患乳癌的機會亦會增加,本港患者確診乳癌的年齡中位數為56歲,值得留意的是,最年輕的患者年齡不足20歲! 女士愈早關注乳房健康,愈發減低患病風險。即使不幸患上乳癌,如能愈早確診和接受治療,將可大大提高乳癌治癒率,減低癌症擴散的機會和降低死亡風險。 乳癌的風險因素: 症狀: 如何檢測乳房健康: 女性應每月定期檢查乳房,留意有沒有異常的變化。除了自我檢查外,隨著年齡漸長,每位女性亦應定期接受專業的乳房檢查。 每項檢查
不少女士一旦感到乳房痛楚或發現硬塊,往往聯想到是否患上乳癌(Breast Cancer),未檢查清楚已顯得過分憂慮。
其實大部分乳房問題均屬良性,如常見的良性腫塊,包括俗稱「水囊」的乳腺囊腫、乳房纖維瘤等,而乳房疼痛、乳頭分泌等亦未必與惡性腫瘤有關。

甚麼是乳腺囊腫?
乳腺囊腫多出現於35至50歲的女士身上,乃由正常乳腺分泌液積聚而成,分布於乳房導管末端,由於屬非增生的乳房病變,並無切除需要。囊腫柔軟或有彈性,邊界清楚,可移動。
成因:
乳房囊腫確切成因尚未清楚,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例如月經週期、懷孕、更年期等荷爾蒙波動較大的時期,都可能影響乳房囊腫的形成。
檢查乳腺囊腫方法:
醫生可透過超聲波檢查分辨囊腫性質,如情況複雜則須再作活組織檢查。
治療方法:
- 若囊腫為患者帶來不適或大於2厘米,醫生會採用幼針抽走裏面的液體,令腫塊消失,惟仍有機會復發,故須定期檢查。
甚麼是乳房纖維瘤?
乳房纖維瘤是另一種常見的乳房腫塊,多呈粒狀嘅硬塊,屬於乳房組織纖維增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
成因:
目前確切成因仍未明,可能與女性荷爾蒙變化有關。青春期、懷孕期或服用避孕藥等荷爾蒙波動較大的時期,纖維腺瘤的發生率較高。
檢查乳房纖維瘤:
患者會於乳房摸到硬塊,質地堅實、光滑、邊界清楚、可移動,通常不會疼痛。
大部分患者無任何症狀,一般可於自行乳房檢查或醫生檢查時發現乳房纖維瘤,再透過超聲波或幼針抽取組織確診。
治療方法:
- 若確認乳房纖維瘤屬良性而不大於2厘米,可先定期觀察
- 若乳房纖維瘤體積過大且不斷增生,造成疼痛或壓迫感,或患者擔心纖維瘤性質,可考慮以微創手術切除

需要擔心乳房纖維瘤嗎?
大部分乳房纖維瘤屬於良性,一般建議患者定期監測,如有任何變化應立即就醫。然而要關注一種稱為乳房葉狀腫瘤,增長速度快,雖然大多屬良性,但有可能演變成惡性腫瘤。
無論是乳腺囊腫或乳房纖維瘤,治療後有機會復發,需要定期監察。
婦產科專科陳穎賢醫生提醒大家:「若乳房無故出現變化或明顯症狀時,應盡早做身體檢查。尤其是當乳房出現硬塊、形狀或大小改變、皮膚出現點狀凹陷或呈橙皮狀,或乳頭呈現縮陷、流出分泌物或滲血,又或腋下有腫脹或淋巴結發大等,必須提高警覺,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檢查是否惡性腫瘤。」

如發現乳房無故出現變化,特別是以下4類高危病徵:
-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
- 皮膚凹陷不平或呈橙皮狀
- 乳頭不正常分泌或滲血
- 腋下腫脹或淋巴結發大
出現以上一項高危病徵,可能與屬惡性的乳腺癌有關,便要儘快求醫檢查清楚!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穎賢醫生補充:「患者最好固定於同一診所檢查,以清楚比較乳房腫塊的數量、體積、形態的改變,更易追蹤及跟進異常變化。」
哪些原因可引致乳房疼痛?
大多數的乳房疼痛都與乳癌無關,疼痛程度亦非癌症的診斷指標,通常這些情況帶來的疼痛只要對症下藥便能改善。
- 經期荷爾蒙水平變化
過半數婦女都曾於經期前感到乳房脹痛,甚至可能摸到乳房內有遊走小粒,這是由於荷爾蒙水平的變化所致;一般女性經期後就回復正常,有需要時可服用普通止痛藥物紓緩。 - 乳房良性增生
部分女性的乳房整體較凹凸不平,經前會出現明顯脹痛,經後症狀便會消失,通常毋須治療,需要時可服普通止痛藥減痛。 - 其他原因,例如:
- 胸罩過緊
- 運動過量
( 以上內容謹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治療建議。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轉載、翻譯或作其他用途。